找到相关内容4450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的禅宗把意识思维的心混同于真如妙心,于是导致禅宗的变化,形成了后来参禅风气。宋元以后禅宗中的参话头、作功夫、默照澄心等都以静坐为主,追求心境专一的寂静,实际上又回到了小乘禅观的道路去了(参见《 禅宗与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唯识学上转依义

     果圆满转及下劣转----同唯识论。  广大转----这说的菩萨,不是说佛果。如其论云﹕「六  广大转,谓诸菩萨兼通达法空无我性,即于生死见为寂静,  虽断杂染,而不舍故」。  这样看来,除开圆满转与...

    慧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依据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佛教伦理的哲学基础。   (一)伦理旨趣的根据──人生论   佛教伦理旨趣,主要是通过止恶修善以达到精神的寂静境界。这种伦理旨趣是由人生解脱论所决定的。由于人生 不断变化(「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
  •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

    系辞传中已有「寂  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」的记载。这句话本来是表示易  道本身是没有思虑作为的,也是寂静不动的,如果人能感发  兴起并且能加以运用,则必能通达一切事理。道生正是以周  易咸彖「柔上而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3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的积极意义。此一思想反应在他的禅修理念上,则是强调心性灵然应物之意的体悟,以及禅修的落入空虚寂静之中的反对。他说:  夫大心者,智周万物而不劳,妙动向先而非始。……光贯十虚,灵达三际,处方寸而包空弥太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111]。综合印师所论,其勉励信众「居尘学道」的原因,有如下三点:  l、法弱魔强、善知识难逢  印师〈复杨树枝居士书〉:「以法弱魔强、恶徒邪党,常怀欺僧夺产之心。」处山林寂静之处,则有被打劫杀害之危;...邪党,常怀欺僧夺产之心。」处山林寂静之处,则有被打劫杀害之危;身在城市,又不免营营之人事[注112]。乱世之际,多以俗欺僧,出家反不若在家可以安稳修行。而自清朝初叶,皇帝停止颁给度牒、取消僧人考试后,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道谛,审实灭苦之道,超脱苦、集二谛,达到寂静涅盘之境之真理。   释尊不仅把痛苦和灭除痛苦当作其教诲的核心,而且以揭示心理上猛然觉醒的方式来对治痛苦这一问题。释尊从人的内心去追索痛苦的根源,首先是贪婪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讲究“和静怡真”,把“静”作为达到心斋坐忘,涤除玄鉴、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。佛教也主静,茶室中的环境幽静,乃至心性平静,契合了修道的要求。正如佛教《焰口》中所云:“五德僧,六和侣……避嚣尘,常宴坐,寂静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吴智和:明代僧家、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(1)

      夜雨,无心更想玉珂风。松烟遶户云俱在,茗碗留人梦已空  。坐久萧萧竹深处,数声残叶寂寥中。」(注87)可以推想山  居寂静之一般。  (四)、购求名茶﹕名山多产名茶,因而不辞劳苦,远上  山寺者...

    吴智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3471649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、佛、世尊。  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,名曰贤寿,诸相具足,见者欢喜。从园苑出,见彼如来端正殊妙,诸根寂静,得奢摩他,如清净池,无诸垢秽,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而自庄严,如娑罗树,其花开敷,如须弥山,出过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